الثلاثاء، 6 مارس 2012

埃及概况

 古国名
  古埃及(Ancient Egypt),一般指公元前32世纪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灭亡埃及这段时间内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埃及文明。古埃及是典型的水力帝国。
    地理
    埃及大部分都是黄沙滚滚的沙漠,只有尼罗河冲刷而过的地方是孕育埃及的绿带,1/30的面积聚集了90%以上的埃及人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受宗教 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目前埃及共有八十余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 像也是埃及的象征。

    古埃及历史年表   
    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从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国或孟斐斯帝国(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 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筑群的设计师、作家兼学者的伊姆荷泰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 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 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尔夫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第五王朝:公元前 2494~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 (Djedkare-Isesi)。
    在第五王朝,“太阳崇拜意识”迅速发展,在沙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墙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铭文。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从泰蒂(Teti)一 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
    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全历史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
    第一过渡时期(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统治了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无文献可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凯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图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统一全国,从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统治了整个埃及。这虽然使他们的故乡底比斯城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 斐斯。底比斯的统治者适时尚须来回旅行,并在十二王朝时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处修建了行宫,和诸如伊蒂—塔维的小城。王朝在不放弃底比斯的同时向北转移权力 中心,显示出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逐渐恢复。
    中王国或底比斯第一帝国(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图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约2040年统一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 法老名阿门埃玛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稳定总是和动乱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权势力和其他历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势力,毁灭了从第十二王朝传续下来的底比斯政权,埃及分裂成 许多的诸侯国。
    第二过渡时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约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统治。从公元前 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只不过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 (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 (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争。
    新王国或底比斯第二王国(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年。从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图特摩斯,四位阿门诺菲斯。王后阿谢普 苏、阿肯纳吞(Akhenaton)和图坦卡蒙,都属于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过渡时期(公元前1085~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统治的有斯门代斯(Smendes),普苏赛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统治的有埃里霍斯 (Herihor)和皮纳杰姆。



国家
埃及(Egypt)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面 积100.2万平方千米。人口6587万(2000),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科普 特人约占11.8%,信奉基督教;国名: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独立日:2月28日(1922年)
国庆日: 7月23日(1952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 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国徽: 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 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国花:睡莲
【货 币】埃及镑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两小时;比北京时间晚六小 时。



地理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 亚洲西南角。西连利 比亚,南接苏 丹,东临红 海并与巴勒 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 米。尼罗河纵 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 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 萨赫湖以及阿斯 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 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 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气候 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 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 铁、锰等。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岛这一小部分领土在亚洲。在行政上,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个或几个省,全国共有26个 省。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 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无甚大山,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是“埃及的母亲”。它是非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全长6670余千米。它由发源于乌干达 的白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之后流入埃及。从南到北纵贯埃及东部,在埃及境内一段长达1530千米,确是具有舟 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资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其光辉灿烂的古文化。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一般把埃及分为4个地区——尼罗河流域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西部沙漠地区、东部沙漠地区、西奈半岛地区。开 罗以南是宽约3~16千米的尼罗河绿色长廊,一般称为上埃及。开罗以北称为下埃及。亚历山大和塞得港之间是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平原,面积约2万~4万平方 千米。过去,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冲积物。这里是埃及古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地区,埃及绝大部分人口集中于此,也是世 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尼罗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亚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约占埃及面积的2/3。它的南部海拔 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洼地,以盖塔拉洼地面积最大。有地下水的洼地形成绿洲。
尼罗河以东的东部沙漠,亦称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红海之滨,地势由东向西倾斜,红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占埃及面积的6.38%。地中海沿岸多沙丘,北部低地是 蒂赫沙漠,多间歇性河流和干涸的河床。东部为高原,圣卡特琳山海拔2637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传是摩西受“十诫”的地方。

历史

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埃及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 一。早在公元前3100年,由南方的美尼斯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这 时埃及文化已趋于成熟,开始使用象形文字,开创法老专制政治。历代王朝陆续建造了一批称为世界奇迹的金字塔以及狮身人面像和大 量雕像。公元前七到前一世纪曾先后被亚述、波斯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四到七世纪被并入拜占庭帝国。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埃及,埃及先后沦为倭马亚和阿拔斯 王朝的一个省。后阿拉伯人虽多次更朝换代,但埃及的被统治地位依旧,且接受了伊斯兰教。1517年土耳其人入侵,又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行 省。1798年法国拿破仑一世入侵,统治了3年。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但名义上仍属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宣布埃 及为英的“保护国”。由于埃及人民的抵抗,英国于1922年2月28日宣 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

1952年7月23日以 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政权。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M.纳吉布出任第一任总统兼总 理。1954年11月纳赛尔取代纳吉布任总统。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挫败英、法、以联合军事干预。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合并为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叙利亚发生政变,阿联解体。1970年纳赛尔病逝,萨达特继任总统。1971年9月1日埃及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遇刺身死,穆巴拉克当选总统。穆巴拉克对原来的政策逐步调整,强调国内安定,适当开放民主,与反对党对话,同时加强社会治安, 镇压制造恐怖活动的极端主义分子;重视发展民族经济,实行开放性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坚持国营和私营企业并举,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在外交方面重点改善同阿 拉伯国家的关系。1990年10月12日,议长马哈古卜遇刺身亡,穆巴拉克当日宣布解散议会,并于11月举行议会选举,民族民主党获胜,继续执政。 1991年政府提出“把国内稳定放在首位”,有限度开放民主,缓和与反对党的关系,坚决打击制造恐怖活动、暴力事件、暗杀等罪行;经济改革采取稳妥措施, 注意照顾社会承受力。

名胜古迹
    埃及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世界名胜古迹博物馆”之称。在尼罗河谷、地中海畔以及西部沙漠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埃及古代文明的遗迹。那神秘 莫测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司芬克斯之谜,那天外飞仙般的巨大壁画和扑朔迷离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位于开罗近郊吉萨高地上的胡夫、哈夫拉和门卡 乌拉三座金字塔距今约有4500年历史,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卢克索位于开罗以南700多公里处的尼罗河畔,是埃及文化古迹集中的旅游胜地。埃及历史 名城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北部,享有“地中海明珠”的美誉。

     金字塔:在尼罗河谷、地中海畔、西部沙漠发现的一大批金字塔、庙宇和古墓都是埃及古代文明的遗迹。埃及已先后发现了100多座金字塔,迄今巍然屹立在尼 罗河畔开罗吉萨省的3座宏伟金字塔和一座狮身人面像约有4700年的历史。规模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10万人花了约20年时间一块一块地垒成。狮身人面像 高达20多米,长约50多米,是在一块大岩石上雕成的。吉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埃及人民辛勤劳动和卓越智慧的丰碑。

     苏伊士运河:全长160多公里的苏伊士运河,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水道。这条历时10年才完全凿通的水道 对于国际航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它于1869年开通后大大缩短了欧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水上航程。苏伊士运河1995年为埃及获取了约 19.5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政治
  
1971年9月11日经 公民投票通过的永久宪法,规定埃及是“以劳动人民力量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经济上“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三种形式 并存;总统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总统由人民议会提名,公民投票选出。1980年5月22日经公民投票修改宪法,规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党制基础 上”;“总统可多次连选连任”,并增加了“建立协商会议”的条款。人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议员由普选产生;议长、副议长每年选举1次。主要职能是:提名 总统候选人;主持制订和修改宪法;决定国家总政策;批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决算;对政府进行监督。
埃及自1952年革命后,曾宣布解 散一切政党。1976年萨达特宣布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6个:①埃及民族民主党,执政党。1978年7月成立。②埃及新华夫脱党,主要反对党。 1978年2月成立。③埃及社会主义工党。1978年12月成立。④埃及自由社会主义者工党。1976年1月成立,其前身是自由社会主义者论坛。⑤埃及民 族进步统一集团党。前身是1975年成立的民族进步论坛,1976年11月改用现名。⑥乌玛党。1983年7月成立。

经济
     三分之一以上的职业人口从事农业。耕地面积仅占国土的4.5%,绝大部分为灌溉地。耕作集约,年可二熟或三熟,是非洲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主产长绒棉 和稻米,产量均居非洲首位,玉米、小麦居非洲前列,还产甘蔗、花生等。非洲重要的石油和磷灰石开采国。炼油工业发达,其他重要工业部门有食品、纺织、化 工、钢铁、机械等。尼罗河和沿海盛产鱼类。主要出口原油、油品、棉花等,其中原油独占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主要进口农畜产品、机器设备、车辆、化工产品 等。苏伊士运河是最重要的国际通航运河。
1952年纳赛尔推翻法鲁克王朝后,对原有较大的工商业、银行、保险业、运输业和进出口贸易实行国有 化。1974年萨达特总统宣布实行“经济开放”政策,积极争取外援,大力引进外资,开发自由区和经济特区,发展私营企业,促进国营企业。 1974~1982年,经济年增长率达8%。穆巴拉克执政后,继续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财政、经济和管理改革,实行“生产性开放政策”。在发展国营企业的同 时,继续放宽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强调增产节约、提高效率、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自力更生精神克服经济困难,经济有所发展。1991年,由于埃及在海湾战 争中持反对伊拉克侵 吞科威特的 立场,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赞赏,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向埃及提供贷款和紧急援助。另外,美国免去埃及所欠 军债,科威特、沙特 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也取消了埃及所欠债务。同年5月,巴黎俱乐部债权国免除埃及约110亿美元的债务。埃及经济困难得到了缓解。1999年国 内生产总值832亿美元。1998年汇率:3.39埃镑兑1美元。
埃及资源丰富,初步探明储量:石油60亿桶,天然气3284 亿立方米,磷酸 盐约12亿吨,铁矿1.82亿吨;此外还有滑石等。埃及工 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 石油、铜、铁、电力、化肥水泥、机械等重工业有较大发 展,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
农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2%。1998年全国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3.5%。 政府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和扩大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棉花小麦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亚麻花生水果蔬菜等。
埃及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宏伟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极为优越的条件。主要旅游点 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爱资哈尔清真寺、古城堡、希腊罗马博物馆、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宫、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王陵之谷、阿斯旺水 坝等。旅游收入是埃及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埃及的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铁路全长 7000千米。开罗第一条地铁全长42.5千米,第一期工程已于1987年9月竣工通车。公路全长4.8万千米。有海港7个,年吞吐量3050万吨,主港 口有亚历山大、塞得港、苏伊士等。有国际机场5个,开罗机场是连结亚、非、欧的重要国际航空港。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石油、侨汇、运河和旅游四大项收 入。
埃及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它的主要贸易对象是美、法、德、意、英、日等国。埃及还较多地接受外国援助。美国是埃及的主要 援助国。向埃及提供援助和贷款的国家和组织还有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0年海湾战争后,西方和 海湾国家减免了埃及的债务共255亿美元。此外,埃及还从海湾国家、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加拿大以及韩国获得了10亿多美元赠款或紧急援助。
在 人民生活方面,埃及政府长期实行家庭补贴制度。另外还对大米、面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实行物价补贴。

文化教育
  埃及实行普及义务小学教育制度。全国有综合性大学13所,包括开罗大学、 亚历山大大学、艾因•舍姆斯大学、爱资哈尔大学等,有大学教师3万名;中学25000所,教师75万名。
埃及现有日报7家,期刊70多种,主 要为阿拉伯文,有少数为法文和英文。报纸有《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晚报》、《消息报》,均为阿拉伯文;较有影响的法文报有《埃及前进报》、《埃及 日报》。期刊均为阿拉伯文,有《金字塔经济学家》、《最后一点钟》周刊、《图画》周刊、《鲁兹•尤素福》周刊。
中东通讯社为国家所办的惟一通讯 社,1956年成立,在伦敦巴黎华盛顿纽约波恩等地驻有10多名记者。国家广播电台用30多种语言向国内外广播,每天播出约170小时,另有中东广播电台 和亚历山大广播电台。埃及电视台为国营,建于1960年。

对外关系
 
穆巴拉克执政后,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和不结盟政策, 主张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改善并加强了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1989年5月恢复了阿拉伯联盟成员国资格。
埃及还强调自身的非洲属性,要努力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谊和合作,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南北对话。同 美国保持“特殊关系”,但不结盟。苏联解体后,承认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 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不断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埃及已同165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埃及同美国的关系有过曲折。1967年六•五战争 后,埃及宣布同美国断交。1974年两国复交。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签订和约,美国每年向埃及提供经援、军援。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埃及重视美国的作用。
埃及同苏联的关系也颇为曲折。穆巴拉克执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苏联解体后,埃及与俄罗斯签订了贸易协定。
埃及同西欧的关系,自1956 年挫败英法联军干预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事件后,一直较冷淡。自1973年10月中东战争后,埃及同西欧国家的关系有较大发展。
埃及与叙利亚有特殊关 系,1958年2月,两国曾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因叙国内发生政变而解体,两国间维持一般外交关系。海湾危机时,两国立场一致。双方过往甚 密,在中东问题上协调行动。
埃及与利比亚曾因边界等问题断交。后双方都表示了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并采取了一些行动。1991年双方又致力于 两国一体化进程,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里全面迅速发展。
埃及同以色列在 1948、1956、1967和1973年先后4次爆发战争。1978年萨达特总统同以色列总理贝京、美国总统卡特在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1979年3 月26日,萨达特和贝京在华盛顿签署了和平条约,宣布结束两国间的战争状态。1980年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89年3月15日,以色列撤离塔巴, 埃及收回包括塔巴在内的西奈半岛全部以占领土。

与中国关系
  中国和埃及两国有着传统的友谊,2000多年前就有了友好的交 往。1956年5月,埃及与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阿拉伯、非洲国家。建交以来,中埃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1999年,两国建立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双边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2004年1 月,胡锦涛主席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埃关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2006年 11月穆巴拉克总统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建交50周年联合新闻公报。2005年,中埃两国的贸易额超过21.45 亿美元,同比增长36.1%。  中埃关系——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埃战略合作关系成果丰硕1956年5月

气候环境


全国干燥少雨。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 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冬季平均气温为9-19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2-34度。

文化简介
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特别是亚历山大城,其次是开罗。其间夹杂着利凡 特文化的特点,即法国、希腊、土耳其和叙利亚文化的混合体。
    随着7世纪阿拉伯人的入侵,新的统治者和自身文化的保护人将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传播开来,其中禁止偶像崇拜,对大部分埃及人从过去法老和希腊罗马时代的宗 教中解脱出来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很少过去的传统在科普特教堂中以改良的方式保存下来。
    埃及城市中,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方式与欧美居民没有太大的区别。以开罗为例,在众多书店、电影院、新歌剧院、文化团体和大学里,他们有很多机会去分 享和体验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
    对于城市贫民来说,虽然与从法老时代以来一直毫无变化的单调的农村生活比起来,城市生活有些乐趣,但仍是相当乏味的。电视和电影以及公共庆祝活动,给人们 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小摊小贩在忙碌着出售手工艺品和糖果,这儿也举办婚礼,有音乐、苦行僧唱诗、木偶剧、说书和歌舞。198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 Neguib Mahfouz的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了现代埃及社会各阶级的生活画面

首都简介
埃及首都开罗 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的全部、吉萨省和克留比亚省的城区部分合起来组成,统称大开罗。大开 罗有近1577万人口,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十大城市之一。 埃及的食物十分多样化,因此尝试不同食物也应该是这段冒险旅程的一部份。敞开心胸去尝不同的食物,不要一直去想它的成分到底是什么。而且,在埃及,享用特 别而丰盛的一餐通常花不了多少钱。在城市里则可以找到不少餐厅,咖啡馆,以及快餐店。
以下为埃及著名的美食:

富尔 (Fuul) 及塔米亚 (Ta'amiyya) 可说是非正式的埃及国菜。富尔是用蚕豆制成的,加上油、柠檬、盐、肉、蛋以及洋葱加以调味;塔米亚则是将磨碎的鸡豆,和香料炸成的小丸子。把富尔和塔米亚 加上一点蕃茄,用披塔 (Pita) 面包夹成三明治就是一道美味的小吃了。

埃及的三明治通常是用一小片肉、乳酪、或熏肉卷成的,加一点芥茉酱就更美味了。沙 威马在埃及也很有名,在埃及各地都可以看到卖羊肉沙威码的小贩,吃时加上用腌黄瓜或腌萝卜。

除了三明治,埃及还有许多简便而价廉的小 吃,菲提尔 (Fiteer)是一种类似披萨的食物,有甜咸两种口味,甜的菲提尔上放了葡萄干、核果以及砂糖,咸的非迪尔则加了起司、橄榄、碎肉或蛋。

埃及人也爱嗑西瓜子或番瓜子,你也不妨试试和台湾瓜子有什么不同。

柯夫塔 (Kofta) 和烤肉串 (Kebab) 是埃及最著名的两道菜。柯夫塔是把绞肉以香料调味后,用棍子串着烤,通常这两种东西都会和煮熟的蕃茄和洋葱一起吃。

莫沙 卡 (Musaga) 是很可口的一道菜它是用茄子、蕃茄、大蒜及香料烤成。莫洛奇亚 (Molokhiyya) 是一道绿色的浓汤,是用绿色蔬菜、米饭及大蒜炖成的 (埃及人和中国北方人一样,喜欢用大蒜调味)。夏休卡 (Shakshooka) 是一种烤的绞肉和蕃茄酱,再加一个蛋,也有素食夏休卡。

烤鸽子也是有名的菜,先塞麦子在鸽体内,再以炭火烧烤。另一种作 法是把鸽肉和洋葱、蕃茄以及米或麦,放在陶罐里作成炖菜。还有一道叫做库夏里 (Kushari) 的菜,是用米、面、洋葱、黑扁豆及蕃茄酱做成,材料要先分开烹调,要吃时再和一起。

埃及最常见的面包是披塔面包及法国面 包,最常见的起司有二种,一种是吉那贝达 (gibna Beyda),另一种是黄白色的硬起司,叫作吉那茹米(Gibna Rumi)。

相关旅游线路:
南非 埃及11日游 
埃及+土耳其8天游 
埃及全景豪华五星游轮10日(QR)
埃及豪华游轮11日游(QR)
埃及一地9日游(阿联酋航空公司)       

ليست هناك تعليقات:

إرسال تعليق